|
新發現表明中東地區或不再宜居中東地區有22個國家,人口約4億。水資源極度短缺,不僅影響大多數國家已經緊張的淡水供應,也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對農業生產和食品制造業的用水需要。 現實不容樂觀:該地區人均淡水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。此外,農作物成熟期因高溫將縮短18天,本世紀末將減產27%到55%。 聯合國糧農組織稱,中東地區淡水資源世界較低,2050年前又將減少一半以上。 此外,中東地區90%位于干旱區、半干旱區和半濕潤區,45%的農業區面臨鹽堿化、土壤退化和風蝕水蝕。 據報道,農業用水占可用淡水總量的85%,該地區用水60%以上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。 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(Jose Graziano da Silva)呼吁各方緊急行動,應對當前嚴峻形勢。近期的開羅之行中,他強調,“水資源是糧食安全、人類健康和農業生產的基本保障”,北非和中東的水資源危機迫在眉睫,各方要全面行動,積極應對挑戰。 埃及是北非地區宜居國家,人口近1億,肥沃土地多在尼羅河三角洲。上升的海平面引起鹽堿化,埃及可能失去大片豐饒的土地。 3月9日,達席爾瓦警告,農業、能源、工業和家庭用水需求不同,用水爭奪戰也會加劇。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位于羅馬,達席爾瓦參加了聯合國糧農組織與埃及政府合作開展的“150萬費丹土地開墾計劃”(1費丹≈6.3畝),該計劃將把200萬公頃沙漠荒地改作農業用地或他用。 怎么辦? 埃及政府任重道遠,達席爾瓦告誡“嚴格挑選適宜作物,反思當前的消費模式”,并提醒注意小麥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水資源浪費。 “當前亟需采取的措施旨在降低糧食減產和浪費,提高小農場主和農戶的生產力,社會保護干預措施、資金投入和技術轉讓要同時發力” 糧農組織展開近東和北非水資源短缺倡議(Near East and North Africa Water Scarcity Initiative),為灌溉計劃治理提供政策建議和優先做法。目前,倡議已獲得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。 危險近在眼前 當前的氣候變化究竟如何影響中東,尤其是海灣地區?一些科學研究的發現早已警鐘長鳴。 麻省理工研究發現,“高精度氣候模型顯示,21世紀,波斯灣部分地區可能因氣候變化而遭遇高溫襲擊”。 一篇名為“波斯灣地區可能遭遇高溫襲擊”的研究披露溫室氣體排放一切照舊,但同時指出,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,就可能減少極端天氣的出現。 麻省理工學院土木與工程專業的Elfatih Eltahir教授和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的Jeremy Pal共同負責該研究。巴黎氣候峰會前,《自然氣候變化》雜志全文刊登此項研究。 他們認為,波斯灣水淺日烈,無顯著降水,就像一個大火鍋,受氣候變化的影響,該地區未來很可能不適宜人類生活。 Eltahir和Pal通過對多個高精度標準氣候模型的研究發現,即使遮光和通風良好,波斯灣很多主要城市氣溫也可能超過人類宜居的臨界點。Eltahir稱,其他地方未曾出現類似情況。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前沿分析中預測,中東和北非的大部分地區將更熱更干。 世界銀行引IPCC的分析提醒,“溫度升高,降水減少,干旱頻發,北非的馬格里布現在面臨著旱災的威脅”。 |